"棒子揮平一點啦"
相信很多人剛開始打球都會聽到這樣的話
那到底怎樣叫揮平?
棒子揮的跟地面水平叫揮平?
其實並不是這樣
若從側面觀察棒球打者的揮棒
可以發現揮平就是:揮棒時,整個揮棒軌跡落在一個平面上
以揮出基本的揮棒順暢度
因此當從電視上看大聯盟打者的正面揮棒動作像在撈球的時候
試著看他側面的揮擊動作:其實是因為他的揮棒平面是斜的
讓我們在鋒哥的後面觀察他的揮棒軌跡
特別是那種球棒在平面上沿直線加速的感覺
來看一下中油-桃竹苗B-壘球隊-黃玉麟揮擊教學
可以看到黃大哥的揮棒平面相當的漂亮
並可以注意到黃大哥先轉腰帶出球棒之後
再伸直手臂將球棒揮出
這是克服倒棒的關鍵
在這裡我補充一下我對壘球擊球點高度的想法
在上面的影片我們可以看到黃大哥的擊球點設定在腰帶位置
因此他的揮棒軌跡平面是與地面呈現大約40幾度的傾斜狀況
一是把球盯到這個位置需要相當的球感
二是在手腕力量必須快速釋放,讓球棒快速進入水平軌跡中,否則手腕爆發力不強,球棒還未進入水平區域的加速區就擊中球
那麼就很容易擊出強勁滾地球
對於初學者來說,越早與落下的壘球對決,碰球率越高
然而對於有一定基礎的打者來說,越早與落下的壘球對決,擊出平飛球的機率越高
試著提高擊球點位置到胸部與肩膀,甚至肩膀的高度
會有出乎意料的擊球結果
這是個人在遇到打擊低潮時的調整方式之一
一般初學者比較難揮出平面軌跡
主要在於手臂力量和腰力的出力次序顛倒
在啟動揮棒的時候就容易倒棒
並使得雙手的移動軌跡在準備動作和擊球點之間偏離直線軌跡過大(綠色箭頭)
紅色箭頭則是利用轉腰帶出球棒
再利用伸直手臂揮出球棒時
整個過程中雙手的移動軌跡
倒棒是很多打者的瓶頸所在
簡單講就是先用了上半身手臂的力量把球棒往外推(左手臂伸直)
接著身體轉動揮棒時棒頭又往後躺
然後才用腰力拼命想揮出球棒
先用手臂再用腰力(腰開始轉了,球棒還在後面,等於是用腰力"拉"球棒)
這樣容易形成在揮棒前半段的軌跡類似畫大圓的方式
上圖為俯瞰打者的揮棒軌跡
被揮動的球棒是接近等速度的運動(尤其是在整個揮棒過程後面一半的部分)
不過這樣的方式並不是有效率的揮棒
一但轉腰,就要把球棒給帶出來,上半身動作先不要有變化(對網揮棒影片中有強調這個動作)
把球棒直接以直線路徑帶向擊球點
如何修正初始出棒軌跡接近直線
可以採取對網練習
- May 27 Wed 2009 20:31
壘球打擊經驗青菜談二部曲-基本動作與練習-手臂-"倒棒?沿直線加速球棒"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