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具備直線的初始揮棒軌跡及了解自己的擊球面位置之後

讓我們把揮棒的力道灌輸到球上的效率拉抬到最大值

首先先體會自身力量在揮棒平面中的"水平區域"完全爆發的節奏感

水平區域要靠手臂以及手腕握力的適當疊加才能夠形成

12.JPG



用手臂彈射球棒之前

使用的力道是七分力

之所以要從"彈射"的概念出發

是要改掉"一開始"就用力揮棒的動作節奏

前文已強調具備用腰帶出球棒的動作

也就是不能夠倒棒

這點在對網揮棒一文中有解釋過



一般打者會有開始揮棒就試圖用出全部的力量的狀況

這樣會有幾個缺點

太早用全力揮棒導致打者身體僵硬

因握緊球棒容易使揮棒平面變形

因此不要一下子就企圖用出全部的力量

應是由慢到快的漸進式的旋轉(彈簧式釋放力道)

一開始慢是建立在用腰推出球棒的基礎上

這樣子上半身在旋轉的過程中也比較穩定



腰帶出球棒之後

才能夠以手臂彈射球棒

就像是平常在垂直方向拿鐵鎚打樁的動作

變成橫向的把球棒往擊球面上的擊球點彈射

但要注意的是

最晚在擊球面上就要做到手臂完全伸直的動作

目的是要在擊球面上把手臂打樁的力量完全的用出來



因此當球棒到達擊球點之前不管揮的有多用力都沒用

只看球棒在擊球點的位置的動量有多大

球棒在擊球點的動量越大,換算到壘球上得到的速度也越大

因此透過由慢到快的力量釋放概念(先用腰再用手臂)

使得身體在擊球點時的力量才釋放到最大

而不是將力量浪費到前置揮棒軌跡上



現在知道了由慢到快的意思之後

第二是由鬆到緊

這是屬於第二層的力道

由手腕握力主導

而且是指右手的手腕,左手負責穩住球棒

剖析整個揮棒軌跡,在球棒到達擊球點之前,握力只要抓住球棒即可

然而當手臂快將球棒彈射到擊球面上時

此時才要突然握緊球棒,於是右手手腕就變成一個強有力的支點或圓心

如圖中粉紅色圈圈且位置幾乎不動

14.bmp
15.bmp
16.bmp
興農牛對統一獅,牛隊四局鄭達鴻揮出兩分全壘打

(這也是為什麼再三強調左手不出力的原因)

造就了下方右圖從直線軌跡轉為圓形軌跡的原因

俯瞰角度.JPG

這時才爆發出來的第二個力量會使已被揮動的球棒在既有的平滑軌跡上

相對於支點(右手腕)往投手方向作"加速度轉動"

而此時球棒也處於整個平面軌跡當中的"水平區域"

具備身體完全釋放的手臂力量以及手腕握力力量的球棒擊中球心



整體揮棒力量的輸出就像一個一端被固定並壓縮的彈簧彈射的感覺

被揮動的球棒具有被揮動的鞭子一樣的靈活度

推薦賴崇光教練的打擊教學影片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fsy0808&b=4&f=1502607084&p=5


當具備轉腰出棒的基礎之後

相對於給球棒的力量就是"推"的力量

並同時要一口氣把手臂伸直揮出球棒

不管怎樣都要在左腳延伸線以上的那面牆之內伸直,以求讓球棒能夠吃到腰力

於是這樣揮起來會感覺真正用力揮棒的時間其實很短

相當於把前述畫大圓等速度揮棒方式的全部揮棒力量濃縮在後半部分,並在擊球點上結合

不過這個感覺有點抽象

總而言之腰力跟手臂力量都要在擊球面之前用出來

在面以外用的力都沒用

因為球已經打擊出去了

注意下面影片約第29秒球棒與球碰觸的瞬間(請按暫停)

看看球棒,球,擊球面(左腳掌延伸方向)的相對位置

就可以了解上述的意思


引用自:http://www.youtube.com/watch?v=QdP0T8QD2T8&feature=player_embedd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eig 的頭像
    feig

    feig~Forward Enthusiasm In Game

    fei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