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了一陣子之後
我覺得需要把這些當初用來作為個人打擊筆記的文章做個整理
畢竟之前斷斷續續寫了兩年
文章分類排序也不是很清楚
再加上被一些熱血球友問了一堆問題
也有一些收穫
那麼
我會以一個實驗性的看法做開頭
當然也會以這個看法作結束
並沒有一套完全適用於每個人的打擊技巧
這些分享或多或少有些幫助就足夠了
有些人第一次拿到球棒打球,就可以把球打到外野
有些人揮了十幾次好不容易才碰到---球的皮毛
通常大致歸因於"眼手協調”
然而再看細一點的話
是"眼腳手協調"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當投手把球投出來之後
球通過最高點後慢慢的往打擊者落下
球越來越近
近到:”受不了啦我要揮棒了!”
model:ptt台北鄉民隊小橘
這當中打擊者經歷了一個非常奇妙的階段
把這個階段拉出來分析:
0.對右打者來說,覺得球快落下了,於是左腳踏出一個自然步
1.左腳踩穩之後,身體開始用力揮棒
2..........................................啥都看不到,好像瞎了
3.揮完棒後,趕緊看看球打到哪裡?!(其實這是錯誤的動作會再加解釋,請見三部曲)
從0到3是一個眼腳手協調的表現
具備決定性關鍵的步驟是第0點
踏出的那一步決定了擊球面的位置(見圖中粉紅色框框)
這個擊球面是大部分力量施加的位置指標
在之後的文章中所有的看法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因此當眼睛看到球快掉下來時揮棒 (這個時候球的高度位置為啟動點)
若此時還沒通過擊球面就不容易碰到球 (當球棒碰到球時,球的高度位置為擊球點)
球是一直往下落的,所以啟動點跟擊球點無法重疊
啟動點跟擊球點存在一定的距離(盯球距離)
這個距離會大大的影響擊球命中率
如果是在系隊練球的時候
學長可能就會說:”媽的哩,球都還沒掉下來揮棒幹嗎?”
OS:我也不想啊,忍不住咩
這個狀況是因為不熟悉自己的擊球面所在位置
不曉得該在什麼時機啟動揮棒動作
因此眼,腳,手的協調是一氣呵成的
眼睛:盯著逐漸往自己落下的球,但是要能夠判斷出這球會不會落在擊球面上
腳:在眼睛盯球時,判斷並選擇正確踏出自然步的時機(當球快進來擊球面),所踏出的一個自然步距離適中,使擊球面位置固定,好整以暇地請球入甕
手:這個部分是大家最熟悉的,不就是用力揮就對了?但若要提高揮棒效率,可見後文
- Jul 20 Sun 2008 08:16
壘球打擊經驗青菜談一部曲-來打球吧-"眼腳手協調"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